在经历了几年前山西“高温暴露”疫苗风波,以及江苏狂犬病假疫苗事件后,疫苗在公众心目中的安全感曾一度急剧下跌。如何处理“疫苗事件”,考验着食药监部门、地方疾控部门,以及涉事企业的危机处置与公关能力。
某些批次的疫苗涉嫌不良反应事件,停用、封存并展开调查显然十分必要。但在我们目前处置“问题疫苗”的习惯性语境中,包括企业和疾控部门在内的一种论调却值得商榷:其他批次产品仍在正常使用,希望市民放心;不能因极少疫苗反应而“因噎废食”,云云。
人们总希望疫苗是“完美”的—既能保护所有接种者,又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。然而,世界卫生组织对预防接种不良事件进行总结时写道:“现实总非完美”。正因此,世界各国在疫苗接种上都努力向公众传递正确的声音,以防“疫苗犹豫”发展成“疫苗抵制”,疫情在未来几年后集中爆发。譬如英国今年爆发的麻疹疫情,就可以追溯至十年前的“疫苗抵制”。
但是,在发生“非完美”事件后,国外一般会审慎有余,而不是强调不能“因噎废食”的“正确的声音”。还拿英国举例,2009年出现首例注射宫颈癌疫苗死亡案例,在不能确信与疫苗有关的阶段,英国卫生部门暂停了这项国民接种计划。这种暂停是整体暂停,而非暂停某个批次疫苗的使用。事实上,暂停是为了打消民众的“疫苗犹豫”,等待调查结果重建疫苗信心。以此来看,身处漩涡之中仅凭一句“希望市民放心”的表态,恐怕很难化解市民揪心的“疫苗犹豫”,有关部门和涉事企业不妨再做得彻底一些。
延伸一步看,很多国家对疫苗生产、存储、运输、监测和使用的监管,要比药品严格得多。譬如,在英国只有7家生产商获得卫生部门的疫苗生产资质,政府部门直接负责疫苗的安全性;在德国运输疫苗要动用类似于运输“生化武器”的装备—“疫苗冷链”;在加拿大,一旦疫苗出现质量问题,则可通过医疗数据库准确、迅速地全部召回。
比诸于此,不能不说我们在疫苗安全链的监管上,存在粗砺、不足等问题,在应对疫苗危机时,则近乎于头痛医头。在体制的源头上,市场放得太开,监管力量又跟不上,让纯市场主体去承担公共安全责任,民众对疫苗就难免不放心。所以,化解流布于民间的“疫苗犹豫”,除了严谨调查与处置个案之外,还需要在疫苗安全链的体制上有所调整。
- 0-6个月BB视觉训练五种方法2014-12-19
- 能够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的方法2014-12-19
- 拖住孩子身体长高的三大元凶2014-12-19
- 爸爸妈妈们该怎么教宝宝翻身?2014-12-19
- 给宝宝做按摩有助于身体的伸展2014-12-19
冬季养生多吃紫菜强身补肾
- ·冬季: 冬季养生多吃紫菜强身补肾
- ·冬季: 冬令进补吃四种菜 萝卜健脾白菜
- ·经络穴位: 5类人泡脚需谨慎
- ·冬季: 冬天脸发烧 不一定是“害羞”很
- ·冬季: 冬吃柚子降胆固醇减少血栓
- ·冬季: 冬季如何保护膝盖?多晒太阳